垃圾中轉站是連接前段垃圾收集點和末端垃圾處理設施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在垃圾轉運過程中,為節(jié)省轉運車容量,通常采用橫式壓縮技術,經過傾倒、壓縮等步驟,會產生大量垃圾滲濾液,因其氣味難聞、含重金屬和有機物等有害污染物,且生物處理系統(tǒng)難以承受滲濾液中的COD和氨氮負荷,無法直接排入市政污水處理設施,故需在前段對其進行處理。與填埋場垃圾滲濾液相比,垃圾中轉站壓縮出的滲濾液有機物含量高,BOD5/COD超過0.4,生物降解性較好,同時,其污染物成分相對復雜,水質水量隨時間波動大。
濕陷性黃土具有垂直節(jié)理,直立性強,但其孔隙較大,處于欠壓實狀態(tài)。在受水浸濕后,強度降低且承壓能力下降,常會引起路面塌陷和建筑傾斜,從而增加了土建施工的危險性。此外,因在自然條件下,濕陷性黃土處于低濕度、高承載力的狀態(tài),所以在施工過程中,必須采取可靠的防水防滲措施,從而增加了土建施工的難度??梢?,地基處理是濕陷性黃土地區(qū)工程的難點和重點。
國內西北某城市垃圾中轉站滲濾液處理廠采用中溫厭氧消化+強化膜生物反應器系統(tǒng)(兩級A/O+MBR)+納濾+卷式反滲透處理工藝。
1、設計水質
該工程根據(jù)廢水來源,結合當?shù)赝惱D運站滲濾液水質確定設計進水水質,出水水質執(zhí)行《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》(GB16889—2008)表2要求。具體設計進、出水水質見表1。
2、工藝流程及主體工藝設計
該垃圾中轉站轉運能力為800t/d,屬于大型Ⅱ類轉運站。轉運站滲濾液產生量為40~120t/d,考慮未來發(fā)展及周邊填埋場滲濾液處理需求,滲濾液處理廠設計處理規(guī)模為200t/d。
2.1 工藝流程
目前,我國已建滲濾液處理廠多采用生物處理+膜處理的工藝流程,例如UASB厭氧+外置式MBR生物處理+碟管式納濾/碟管式反滲透膜處理、UASB+膜生物處理+UF(超濾)+納濾/反滲透、厭氧內外循環(huán)反應器+外置式MBR系統(tǒng)+超濾+納濾+反滲透等流程。其中,中溫厭氧反應具有菌群馴化繁殖速度快、產泥濃度高等特點,對有機物具有較好的去除效果,可以應對污水負荷的波動;納濾與反滲透為并聯(lián)組合工藝,即在滿足出水水質達標時,超濾出水采用NF工藝即可,當出水有機物濃度不達標時,超濾出水再采用RO深度處理。
濃縮液處理方法主要有臭氧氧化工藝處理+混凝沉淀、兩級物料膜處理、浸沒燃燒蒸發(fā)等。
考慮處理出水水質的穩(wěn)定性和同類項目的運行經驗,本工程滲濾液處理采用中溫厭氧+兩級A/O+MBR+納濾+卷式反滲透工藝。因用地有限,故經生物處理降低有機物濃度后,深度處理采用集成式膜處理設備。同時,因浸沒燃燒蒸發(fā)技術徹底阻斷了滲濾液中鹽分的累積、產生的殘渣量較少,且對滲濾液水質變化抗沖擊負荷能力較強,故最終膜處理之后的濃縮液采用預處理系統(tǒng)+高壓反滲透+浸沒燃燒蒸發(fā)工藝處理。工藝流程及水量平衡見圖1。
2.2 整體布局
廠區(qū)整體布局見圖2。廠區(qū)占地面積4400m2,擬建場地西側和南側緊鄰向下陡坎,坎高約9~12m。建設場地勘探深度范圍內的地基土主要由填土、黃土及古土壤組成,場地內有大面積填土分布,填土最深達25.5m,濕陷量計算值介于366~1514mm,濕陷等級為Ⅱ級(中級)~Ⅳ級(很嚴重),屬自重濕陷性黃土。擬建廠址北側為已建中轉站,東側為現(xiàn)狀填埋場,因此留給滲濾液處理廠的平面布置空間相對有限。設計中采用滲濾液處理廠與廠區(qū)北側的轉運站共用進場道路,將冷卻塔放置在反硝化池頂部,將污泥池、污泥清液池置于污泥脫水車間地下,蒸殘液緩存設備置于產水池及冷卻水池上方等方式,有效利用縱向空間。廠區(qū)整體分為三部分:第①部分主要包括厭氧反應區(qū)、生物處理池體區(qū)及膜處理區(qū),均為單層建筑或構筑物;第②部分為綜合處理車間,除藥劑間/配電間二層為會議室等辦公區(qū)域外,其余均為單層車間,污泥處理區(qū)地下設置污泥池、污泥清液池及離心液池等池體;第③部分主要包括綜合水池及沼氣、臭氣處理的輔助設施,其中綜合水池為半地下式。廠區(qū)內雨水管、污水管及給水管均沿廠區(qū)內主要車行道及人行道布置,管道基礎及附屬構筑物設計參考圖集《濕陷性黃土地區(qū)室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構筑物》(S531—1~5)。水表井、消火栓及檢查井等附屬構筑物基礎參考濕陷性黃土地區(qū)閥門井基礎,增加300mm厚土墊層及300mm厚3∶7灰土墊層。
滲濾液經調節(jié)池進水泵提升后進入?yún)捬醴磻?,然后依次通過一級反硝化池、一級硝化池、二級反硝化池、二級硝化池及MBR膜機組,后續(xù)納濾、反滲透及高壓反滲透均使用進水增壓泵進水。最終出水經產水提升泵提升后排至下游市政污水管道。
2.3 工藝設計
①厭氧處理
中溫厭氧反應器入水采用升流式,底部設置布水器,避免短流造成的厭氧處理不均勻。在此階段COD可以降低70%左右。工藝設計通過調整換熱系統(tǒng)的溫度控制厭氧反應器的容積負荷,從而控制有機碳源的去除率,以保證為硝化反硝化系統(tǒng)提供較為穩(wěn)定的進水水質。厭氧反應器直徑9m、高13.5m,設計污泥濃度為50g/L,容積負荷為4~10kgCOD/(m3·d),運行pH介于6.5~7.5,實際水力停留時間3.8d,沼氣產率為0.54m3/kgCOD,沼氣產生量1290~3450m3/d,循環(huán)換熱系統(tǒng)需要熱量為2.94×107kJ/d,配套厭氧循環(huán)泵Q=130m3/d,N=7.5kW。厭氧產生的沼氣經收集后輸送至沼氣凈化及回收利用系統(tǒng)。
②強化生物處理
滲濾液自厭氧出水自流進入強化膜生物反應器系統(tǒng),生物反應器系統(tǒng)由二級硝化反硝化系統(tǒng)和MBR系統(tǒng)組成。一級硝化反硝化系統(tǒng)中,采用潛水攪拌器對流安裝方式,將硝化回流液與進水充分攪拌混合,避免局部死角淤積污泥。一級反硝化池長5.5m,寬14.5m,有效水深7.5m,有效容積558m3,水力停留時間2.75d,一級反硝化速率0.04~0.13kgNO3--N/(kgMLSS·d)。一級硝化池長15m,寬14.5m,有效水深6.5m,水力停留時間7d,一級硝化速率0.02~0.08kgNH3-N/(kgMLSS·d),進水氨氮濃度為1.5kg/m3;曝氣風機Q=58m3/min,風壓70kPa,采用旋流曝氣器,單個出氣量0.6~1.2m3/min,硝化液回流泵Q=72m3/h,H=120kPa,N=5.5kW。二級反硝化及硝化池均為長6m、寬5.5m,有效水深分別為6.3m和6.1m,設計二級反硝化及硝化停留時間均為1d。二級硝化池風量5.34m3/min,風壓70kPa。污泥產率0.15~0.30kgMLSS/kgCOD,污泥含水率98.5%~99%,污泥排量約30t/d,生化系統(tǒng)剩余污泥進入污泥池。隨后污水自流進入浸沒式MBR機組,MBR清水由自吸泵抽吸進入中間水箱,而MBR污泥回流至一級反硝化池,進一步降低總氮,回流泵Q=72m3/h,H=150kPa,N=5.5kW。MBR膜元件設計膜通量12~15L/(m2·h),設計總膜面積800m2,膜孔徑為0.2μm,膜曝氣吹掃風量6.92m3/min,MBR產水泵Q=10.5m3/h,H=100kPa,N=1.5kW。
③膜深度處理單元
MBR產水進入產水水箱,水箱V=10m3,再經過納濾供水泵和增壓泵加壓進入納濾處理系統(tǒng)。納濾供水泵Q=10m3/h,H=320kPa,N=1.5kW。納濾系統(tǒng)設計膜通量為15L/(m2·h),膜過濾面積為533m2,單支膜面積為34.5m2。納濾系統(tǒng)產水進入納濾中間水箱,容積為10m3,納濾濃縮液利用設備余壓進入濃液水箱內,濃液水箱容積為5m3。
納濾系統(tǒng)產水進入中間水箱后,再經反滲透供水泵和增壓泵加壓進入反滲透膜處理系統(tǒng),進水泵Q=8.5m3/h,H=280~320kPa,N=1.5kW,通過反滲透膜的截留作用,使水中各項污染指標進一步降低,反滲透產水達標排放。產水輸送泵Q=15m3/h,H=220kPa,N=2.2kW。反滲透系統(tǒng)設計膜通量12L/(m2·h),膜過濾面積為562.5m2,單支膜面積37m2。反滲透濃縮液利用余壓進入濃液水箱內,與納濾濃縮液一起進入濃縮液處理系統(tǒng)。
④濃縮液處理單元
預處理:預處理系統(tǒng)主要包括加藥系統(tǒng)、混凝沉淀反應池。預處理系統(tǒng)的產水進入高壓反滲透系統(tǒng),沉淀污泥輸送至殘渣脫水系統(tǒng)脫水,脫水后污泥量約1t/d,泥餅與殘渣共同收集后處置。
高壓反滲透系統(tǒng):高壓反滲透處理系統(tǒng)包括成套集成機組系統(tǒng)、清洗系統(tǒng)及加藥系統(tǒng)。
膜濃縮液進入濃液水箱后,由高壓反滲透進水泵進入成套集成機組系統(tǒng),進水泵Q=4.5m3/h,H=400kPa,N=1.1kW,機組前端設置過濾器,防止大顆粒雜質進入膜內,然后通過高壓泵提升壓力,滿足高壓反滲透機組的過濾要求。高壓反滲透系統(tǒng)設計膜通量≤10L/(m2·h),設計膜過濾面積175m2,單支膜面積9.4m2。經過高壓反滲透系統(tǒng)后的產水根據(jù)水質情況,選擇進入前端納濾產水水箱進行反滲透再處理或產水水池,產生的剩余濃縮液進入濃縮液池。
浸沒燃燒蒸發(fā):本工程蒸發(fā)系統(tǒng)設計為二級蒸發(fā),包含余熱蒸發(fā)器和浸沒燃燒蒸發(fā)器。一級余熱蒸發(fā)系統(tǒng)處理規(guī)模50m3/d,蒸發(fā)量26t/d,N=284kW,余熱利用后的冷凝液根據(jù)水質情況,進入前端納濾產水水箱或產水水池。經過蒸發(fā)后產生的蒸殘液進入蒸殘液池,通過泵提升進入SCE系統(tǒng),提升泵Q=12m3/h,H=80kPa,N=0.75kW。
提升泵將蒸殘液泵入浸沒燃燒蒸發(fā)系統(tǒng),利用厭氧消化產生的沼氣,蒸發(fā)、濃縮處理蒸殘液;蒸發(fā)過程產生的飽和蒸殘液進入固液分離系統(tǒng),產生的蒸汽及不凝氣直接達標外排。整個系統(tǒng)最終產生少量的固體殘余,產生量由水質含固量決定。處理1t濃縮液消耗沼氣量90m3,本工程產生濃縮液15m3/d,因此沼氣消耗量約1332m3/d。
⑤污泥處理單元
系統(tǒng)產生的污泥主要來自生化處理系統(tǒng)(6~10m3/h);脫水后含水率80%;設置進料泵(Q=10m3/h,H=200kPa)、脫水機(進泥量6~10m3/h,N=33.2kW),泥餅采用無軸螺旋輸送機輸送。污泥清液回流至一級反硝化池,回流泵Q=10m3/h,H=220kPa,N=2.2kW。
預處理產生的化學污泥和蒸發(fā)產生的殘液通過提升泵輸送,進入固液分離系統(tǒng)進行脫水處理,干渣含水率≤70%,上清液繼續(xù)回流至浸沒燃燒蒸發(fā)處理系統(tǒng)進行蒸發(fā)處理。
⑥臭氣處理單元
本項目需對調節(jié)池、硝化池、反硝化池、生化污泥池、卷式反滲透濃縮液池、一級蒸殘液池、上清液池、污泥及殘渣脫水車間、加藥間進行除臭處理,以保證廠區(qū)內工作環(huán)境。各單元換氣量計算見表2。
設計采用負壓收集各處理構筑物及車間產生的臭氣,然后送至生物除臭系統(tǒng)。除臭引風機Q=12000m3/h,H=3kPa。生物除臭工藝采用液化吸收和生物處理組合的辦法,惡臭氣體先被吸收液選擇吸收形成混合污水,再經過微生物降解惡臭物質。生物除臭成套設備處理量12000m3/h,玻璃鋼材質,設置預洗循環(huán)泵(Q=25m3/h、N=2.2kW)、加濕循環(huán)泵(Q=25m3/h、N=2.2kW)。惡臭氣體經生物除臭系統(tǒng)處理后,通過15m排氣筒達標排放。排氣筒外部設置碳鋼護架,護架固定在鋼混基礎上。
3、實際運行效果
項目實際運行進、出水水質如表3所示,可見,各項水質均滿足排放標準。
4、工程技術經濟分析
本工程總投資約4800萬元,其中建筑安裝費約4300萬元,不涉及征地費用。噸水處理費約為92.30元,具體見表4。廠區(qū)總用地面積4400m2,總建筑面積1163m2,容積率26.4%,其中綠地面積1651m2,綠地率37.5%。
5、結論
本工程采用“中溫厭氧+強化膜生物反應器系統(tǒng)(兩級A/O+MBR)+納濾+卷式反滲透”滲濾液處理工藝以及“預處理系統(tǒng)+高壓反滲透+浸沒燃燒蒸發(fā)”濃縮液處理工藝,可有效保證滲濾液處理出水達標,此外,該工程用地布局合理,能夠實現(xiàn)垃圾中轉站滲濾液全量化處理。
廣東建樹環(huán)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(yè)從事工業(yè)廢水處理、工業(yè)廢氣處理和環(huán)境修復的環(huán)保設備研發(fā)與銷售服務的企業(yè)。為工業(yè)企業(yè)和市政工程等項目提供工業(yè)廢水處理、工業(yè)廢氣處理、有機廢氣VOCs處理的一體化解決方案,從“工程設計”、“工程承包”、“設備采購”、“安裝調試”、“耗材銷售”、“運營管理”、“環(huán)評辦理”等環(huán)節(jié)提供專業(yè)的差異化服務,聯(lián)系電話:135 5665 1700。